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陕西概况 > 市区概况

西 安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14 点击: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历史悠久,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现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临潼、长安9个区,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个县( 共有109个街道、67个镇、782个社区和2991个行政村)。 有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曲江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安沣东新城(简称“ 五区一港两基地”)。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86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规划面积49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81万人。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2013年西安市GDP为4884.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1.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4.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30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为主题,确立了“五大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五区一港两基地”( 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浐灞生态区、沣东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2014年,西安市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基调,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社会和谐、城市宜居”的新要求,以“五项重点工作” ( 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八水润西安”工程和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及“一高地六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以及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稳定增长,着力调整结构,切实优化环境,积极扩大开放,持续改善民生,努力打造西安经济升级版,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西安市荣誉称号:西安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十佳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大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中国形象最佳城市、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连续七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2012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增长态势。实现生产总值43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5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893.7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79.99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3.43亿元,增长26.6%。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116.3亿元,增长36.8%,成为支撑全市投资稳定增长的主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1%,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8%。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276.3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6.96亿元,增长24.6%。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30.14亿美元,增长3.3%。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82元,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11442元,分别增长15.4%和16.9%。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8%。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西安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不含农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5.99亿元,增长27.0%。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9.34亿元,增长37.5%﹔第二产业投资671.92亿元,增长38.9%﹔第三产业投资3394.73亿元,增长24.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65.05亿元,增长28.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81.90亿元,增长28.6%,商品房销售面积1538.91万平方米,减少13.4%﹔商品房竣工面积1063.70万平方米,增长68.6%。
      工业经济 2012年,西安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2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工业增加值1144.29亿元,增长13.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78.17亿元,增长44.9%﹔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个,超出全年目标任务40户﹔新增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9个,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电子项目成功落户。全市393个工业项目争取中、省财政扶持资金5.68亿元,创历史新高。央企、省企、民企进市工作首战告捷,共签订工业项目52个,总投资838.55亿元。全年组织实施各类技术创新计划项目789项,总投资28亿元。西安市再次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245.75亿元,占GDP比重达51.4%,名列全省第一。
      农业经济 2012年,西安市农业稳定发展,实现增加值19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全年粮食总产192.54万吨,单产5044.5公斤/公顷。蔬菜总产277.8万吨,水果总产93万吨,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5.17万吨、13万吨和66.64万吨。启动实施扶贫开发20个整村推进项目,解决了6万人脱贫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11442元,增长16.9%,连续6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60个,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年销售收入210亿元。全市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90个,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30个,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3个,建成乡镇或区域农产品监管站159个。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改造中低产田0.527万公顷,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99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1486台(件),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新建户用沼气池8610口。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累计流转土地2.84万公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16个,其中新增53个。
      商贸经济 2012年,西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超工程”“家电下乡”等,全年共建设标准化农家店297个、“镇超工程”超市5家,销售冰箱、彩电等家电下乡产品37.5万台、10.05亿元,财政补贴兑现金额1.26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78亿美元,增长23.6%﹔实际引进内资额1201亿元,增长17.3%。扎实推进“放心早餐工程”“惠民肉菜进社区”“放心豆制品工程”等便民、惠民工程,全市放心早餐设立网点1100多个,设立蔬菜进社区直销网点376个,放心豆制品设立销售网点234家。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旅游业 2012年,西安市接待海外游客11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8%﹔接待国内游客7863万人次,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654.39亿元,增长23.43%。在中央电视台投放西安旅游广告,拍摄7集专题宣传片,在全国217家电视台播出。开展以“接力世园乐游西安”为主题的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发放价值150余万元的景区门票和优惠券﹔举办以温泉、踏青、赏花等为主题的“幸福生活天天游”系列活动。针对暑期客源市场,组织本市主要景区以近2000万元的优惠幅度,分别举办“暑期幸运学生游西安”和8个景区“暑期半价游”活动,通过全球50余家知名网站、社交平台集群发布等手段,使游客数量增长30%―50%。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旅游市场治理力度,西安游客满意度排名从全国第37位提升至第14位,西安市荣获“2012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2012最佳绿色会议目的地城市”称号。
交通邮电业 2012年,西安市货物运输总量4.49亿吨,比上年增长14.5%﹔货物运输周转量595.87亿吨公里,增长14.3%。旅客运输总量3.62亿人次,增长5.3%﹔旅客运输周转量338.74亿人公里,增长4.8%。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60.8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39.96万辆,增长15.0%。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9.58亿元,增长7.9%﹔电信业务总收入116.23亿元,增长12.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11.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03.54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394.97万户。
      对外经济 2012年,西安市对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际利用外资2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实际引进内资1201亿元,增长17.3%。三星电子项目落户西安。先后组团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美城市经济和合作投资会等活动,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30.14亿美元,增长3.3%,高新、机电产品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6.9%,外贸出口基地等产业聚集区进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先后与天津、青岛、连云港口岸办签署《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口岸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营业额16.77亿美元,增长23.7%﹔期末在外人数6483人﹔新设境外投资企业24个,协议投资总额达8.78亿美元。炎兴科技、交大博通、西北发电运行集团等三个企业获“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100强企业”称号。全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金额5.45亿美元,增长40.46%。
     科技发展 2012年,西安市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300.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科技研发投入222.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0亿元,增长17.8%。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1.26万件,实施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项目118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11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51家,累计为科技企业融资6.11亿元。科技大市场实现入网设备3026台套,为企业提供加工、检测等共享服务2303次,加盟企业和机构达10304个,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7项。制定《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支持西安曲江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3个重点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出台《西安市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在动漫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遴选一批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西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市政府制定出台《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西安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29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一。
      文化产业 2012年,西安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3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超额3.6个百分点完成省考目标,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提高1.2个百分点。组织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展会,积极推介西安市优势项目。规范统计口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扩大了文化产业统计范围,规范了各区(县)的统计口径,做到应统尽统、不遗缺漏报,为省考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全面翔实的数据统计和梳理分析。
      社会事业 2012年,西安市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惠民工程财政投入加大。市本级下达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专项资金2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市级资金9.16亿元,保障了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个区开展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共有283所学校组建成为72个大学区。制定出台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改革办法,有力遏制了“奥数班”乱象,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启动实施139所义务段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投入5065万元用于63所学校建设项目,已开工32所学校。全市运营的政府配备校车达到124辆,惠及3个区(县)、36所学校、7390名学生。全市建成“农家书屋”1005个、提前三年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扩大到3096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为全市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社区文化中心、33个社区文化室、176个农村文化室配送了活动器材。西安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50万人,开通免费移动阅读平台。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命名38名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入选省级名录。全年完成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39万元,建设3所乡镇卫生院和365所村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3151台件,完成村卫生室清理整顿工作。3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碑林区柏树林和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对1244家民办医疗机构按照卫生部的标准重新进行核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0家,停业整顿127家。63个国家和地区2814名运动员参加“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参赛国家和人数创历届之最。新建市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6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50个,更新50个。实施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4个、“社区全民健身器材配送工程”45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2012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始发城市活动圆满举行。西安市运动员彭飞代表中国摔跤队参加2012年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夺得铜牌。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2年,西安市城镇新增就业12.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控制在年目标任务4.5%以内。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235476人,完成省考指标的210.35%,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超过省考指标3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41.63万人、246.93万人、413.15万人、139.84万人、133.47万人和97.19万人。及时妥善解决三星项目等境外人员就业参保问题,在西安市尚属首次。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187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西安市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人月调整为1000元/人月。将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引入商业保险,开展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工作,调整了失业保险待遇。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515.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6%。
体制改革 2012年,西安市继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制定《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和标后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将所有政府投资项目统一纳入招投标平台,全面推进远程网上招投标,促进招投标工作公开透明。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市11个区(县)、7个开发区、132个乡镇(街道)、1578个村(社区)建立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提升了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水平。市属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中省企业公安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分六批与40户中省企业签署了移交协议,移交干警703名。将西安方欣食品有限公司、市汽车客运总公司、市十九粮贸有限公司等32个企业代管的非经营性资产划归西安华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将市天然气总公司部分非经营性资产划转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物业公司管理﹔将省纺织品公司所属中纺站家属区非经营性资产划转西安纺织新区管委会列入纺织城统一规划改造。改制重组后的8家渣土车新公司全部挂牌运营,渣土车改制重组工作圆满完成。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12年,西安市城建投资计划共安排维护和建设项目102项(类),投资总规模235亿元,其中市本级投资规模为1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一号线、二号线南段、三号线一期、四号线试验段进展顺利﹔东门里过街地下通道等11处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投入使用﹔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42.6万平方米,新建街头小绿地广场39个,完成屋顶绿化145处、绿化面积16.8万平方米、拆墙透绿14362延米、垂直绿化12.3万延米。编制《西安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全年累计下达4批次147处交通拥堵点改造计划,完成西延路等65项道路和交叉口改造以及丈八北路科技一路丁字口等64处公交港湾改造。在高新四路等路段施划公交专用道43.8公里。全年共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8928个。完成13个企业、35台燃煤锅炉共384蒸吨燃煤锅炉关停或拆炉并网工作。7月1日起向社会发布PM2.5监测研究性数据,设备运行良好。第四污水处理厂二期等7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4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能力比上年增加22.5万吨/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与上年持平。下发《西安市渭河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治污项目建设取得进展。43个国控、省控工业企业中,已有35个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达标率为81.4%。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了6个造纸企业的关闭退出任务。秸秆禁烧再次实现“零火点”目标。对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安全集中整治,捣毁取缔土炼油、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小电镀等非法污染企业250个,拆除燃煤设施31台,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五项重点工作 2012年,西安市将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八水润西安”工程、公路交通枢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五项重点工作”。渭北工业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高陵装备工业组团管委会、阎良航空工业组团管委会、临潼现代工业组团管委会正式挂牌,全年三个组团共申报省市共建大西安专项资金项目15个,总投资157.4亿元。加快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渭北大横线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93亿元的3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成立西安市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相关开发建设公司。《秦岭北麓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颁布实施,浅山区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和《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1―2030)》的报批审查,编制完成大秦岭主要道路入口节点方案及秦岭标识系统的设计。开展对乱采乱挖、乱搭乱建、乱排乱放、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着力打造“秦岭保护示范工程”,完成长安区乔村、团结村,户县蔡家坡村为代表的沿山村庄城乡统筹农村模式规划等工作。完成《八水润西安规划》编制,并通过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审查,将实施“571028”工程(规划布局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确保到2020年达到“八水润西安”的目标。启动国道绕城连接工程、G108及S107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其中,国道绕城连接工程――G310西安过境公路已完成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等上报审批工作,11月底已动工﹔G108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已完成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及环评手续,施工图设计、预算及土地审批等手续待批﹔S107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已取得项目环评批复,施工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已审查。编制《西安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规划。城南客运站投资5479.5万元,主站楼竣工并投入运营。纺织城客运枢纽投资5200万元,客运大楼主体顺利封顶。 
      开发区建设 2012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在册营业收入6810.44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44亿元,增长25.1%﹔54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6.85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9亿美元,增长20%﹔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75亿元,增长25.6%﹔实际引进外资8.18亿美元,增长25.9%﹔实际引进内资338亿元,增长19.3%。三星高端闪存芯片项目、美光三期测试生产扩容项目等项目成功入驻,全年吸引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个。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草堂基地、长安通讯产业园、软件新城等板块建设不断提速。西安科技大市场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135.19亿元,增长25%,促进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完成入库共享仪器设备3026台套,为企业节省设备投入4亿元,加盟服务机构累计达230余家,组织举办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350多场次,16万人次参与。
      2012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7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工业总产值156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9.36亿元,增长17.5%﹔外贸进出口总额20.1亿美元,增长16.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82亿美元,增长25.8%﹔引进内资228亿元,增长20.8%。先后引进德国博世、美国GE等6个世界500强企业及总投资65亿元的西北有色院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38亿元的陕汽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径渭新城实现工业总产值6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增长17.3%。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完成拆除30.08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楼面积69.27万平方米﹔新增、改造绿化面积30.55万平方米,新建26个绿化景观项目,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2012年,西安曲江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实际引进内资156亿元,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增长25.9%﹔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62亿元,增长55.8%﹔一般预算收入21.12亿元,增长47.4%﹔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20亿元,增长40.3%。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超过4500万人次。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QCIC)开工奠基,西安文化商务区(CCBD)全面启动,入区文化企业达2002个,总注册资本达437亿元。大明宫博物馆建成开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晋升国家AAAA级景区。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一届西安楼观中国老子文化节成功举办。临潼度假区大唐华清城建成开放。全年新建3850套保障房,续建3950套保障房全部竣工,总面积达380万平方米。生态建设成果显著,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12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完成财政收入41.6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26.1%﹔实际利用外资4837.2万美元,增长25.4%﹔实际引进内资完成48.52亿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97亿元,1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07亿元,其中年投资过亿元项目13个。新建廉租房528套,续建保障性住房竣工500套,建设城改安置房5.25万平方米。引进西部证券、光大金控、陕煤金融中心等5个金融类项目,累计引进各类金融机构20家,完成投资41.54亿元,全年组织参与各类推介活动12次,引进项目31个,总投资额超过187.6亿元。西安世博园组织各类演出250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506万人次,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快速推进。浐灞一中建成,区域商业配套有序推进,“数字浐灞”系统建设完成,社会管理职能趋于完善。
      2012年,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实际引进内资21.02亿元,增长43.8%﹔实际利用外资2072万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74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97亿元,增长35.5%﹔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3.51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9万元,增长43.0%。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民营航空产业发展论坛和第三届西安航空转包生产与国际合作论坛。4万吨大型模锻液压机项目正式投产。完成西安蓝田机场地面选址及飞行程序设计委托工作,启动机场选址报告编制工作。以蒲城、凤翔通用机场为基础,协助神木县、横山县启动通用机场建设程序,打造贯穿陕北、关中、陕南的通用航空网络。
      2012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94亿元,增速36.3%。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32.9%。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3.14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3.77亿元,增长46.7%。实际利用外资2403万美元,增长18.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3亿元,增长20.3%。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新引进军民融合项目21个,实际开工10个。入驻孵化器卫星应用类企业14个。航天产业产值占基地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2%。新引进LED产业化项目2个,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组建科技大市场航天基地服务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专利154件。孵化器公司被工信部批准为“西安市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被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授予“北斗产业优秀园区”称号。
      2012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16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1.35亿元,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639万元,增长66.3%﹔实际利用外资2082万美元,增长32.5%,引进内资21.64亿元,增长50.9%﹔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5亿美元﹔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75万标箱﹔西安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贸易额突破6亿美元,实现税收1.4亿元。全年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合同25个,总投资332.62亿元,塔塔特钢、日通国际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东盟国民国际产业园、台湾MIT科学园等12个项目落户综合保税区,总投资额达212亿元。“陕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出口基地”正式挂牌,临潼产业园和高陵耿镇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启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16亿元,累计开工建设项目55个,西安综合保税区验收区顺利开工,华南城项目一期封顶,建成道路15条、公园3个,新增绿地10.38万平方米,园区形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2012年,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7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亿元﹔实际引进内资12.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8.5亿元,增长107.6%。沣东新城第一学校和项目涉及5个村的安置小区开工建设。国家文物局正式审批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完成阿房宫广场的建筑设计工作。三桥街区综合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拆迁工作,已开始全面建设。启动3个110千伏变电站及水厂、热源、气源等配套建设,率先完成城市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上一篇: 渭 南
下一篇: 咸 阳

相关连接

版权所有:陕西省国际投资促进网 陕ICP备14010378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尚德路155号西安中维尚德大酒店610室

陕西省外来投资企业投诉与咨询服务热线:400-0110-029

联系电话:029-85393074 / 85215684 E-MAIL:kefu@shaanxiinvestment.com